美國關稅風暴來襲,當前美線市場停航已經成為行業最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未來外貿市場走向的信號燈。
航運咨詢機構德魯里最新更新的周報顯示,未來五周東西主幹航線取消 83 航次,佔計劃 713 個航次 12%。在這 83 個航次中,約 53%為跨太平洋東向航線(指從亞洲出發,經過太平洋,最終到達北美的航線),還有 29%為亞洲 - 北歐和地中海航線,18%為跨大西洋西向航線(主要指連接歐洲與美洲東海岸的海運通道)。
《界面新聞》周四(17 日)指出,這一數據顯示,中國到北美的航線運力將大幅縮減,也是全球主要海運通道中變化最大的航線。
Flexport 飛協博的數據顯示,近期美線空航班次攀升,導致 4 月運力大幅縮減,市場大約減少 20% 運力,由於部分航線服務調整或暫時中斷,使得可用艙位更加緊張。
貿易數據平台 Vizion 的數據顯示,由於關稅不確定性,前往美國的貨櫃預訂量比前一周大幅下降 67%,從美國出發的貨櫃預訂量驟降 40%。
外貿公司的確不敢輕易訂艙了。
Flexport 飛協博亞太區客戶管理總監岑學欣說,美國總統川普啟動 2.0 關稅政策之後,客戶發貨態度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某些品牌產品具有高獨特性及高市場需求,仍在持續走貨。
第二種是有客戶暫緩從亞洲出發的海運訂艙,直到關稅政策走向更明朗為止。
第三種是許多出海電商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很早就開始積極布局其他市場或分散產能。
關稅導致貨運需求下滑之後,航運公司自然要進一步削減赴美航線運力。近期亞洲三家航運巨頭海洋網聯航運(ONE)、韓新海運(HMM)和陽明海運組成的貨櫃聯盟 Premier Alliance,決定暫停原定於下個月開通的通往美國的跨太平洋貨運航線。
有消息稱,由中遠海運(COSCO)、法國達飛輪船(CMA CGM)、長榮海運、東方海外(OOCL)四家航運公司組成的 OA 聯盟(Ocean Alliance),將在 4 月底取消洛杉磯三條航線。
據《界面新聞》報導,有貨代公司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但也有貨代稱 OA 聯盟的船舶的確空班較多。
另外,在社交平台上,多位貨代人員也都表示很多去往北美的船停航了。
此外,美國政府決定暫時降低中國智慧手機、筆電等電子產品的關稅,但美國海關數據顯示,智慧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的進口額佔美國總進口貨物價值 20% 以上,主要以空運為主,這些商品佔海運的比率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這一關稅舉措未能實質性改善跨太平洋航運需求。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