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WSJ) 周五 (23 日) 報導,隨著各國政府紛紛投入資源打造本土人工智慧 (AI) 基礎建設,輝達 (NVDA.US) 、超微 (AMD.US) 等晶片設計公司迎來龐大訂單潮,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風險與市場波動,「主權 AI」(Sovereign AI) 正成為晶片產業的新戰場。
各國搶搭 AI 列車 輝達與超微攻下中東大單
輝達近來成為各國政府強化 AI 實力的首選夥伴。沙烏地阿拉伯近期與輝達達成採購協議,將大量引進其 AI 晶片用於基礎建設;該公司也宣布將參與由 OpenAI 主導、阿聯領銜的資料中心計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AI 將如同電信,成為國家基礎建設的一部分。」
除了輝達,超微亦於上周宣布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規模達 100 億美元的合作案,為該國的 Humain AI 計畫提供資料中心晶片。根據美銀分析師 Vivek Arya 估計,全球「主權 AI」市場長期每年可達 500 億美元,占整體 AI 基礎設施市場的 10% 至 15%。
去依賴雲端巨擘 國家資金成新護城河
輝達與超微的營收過去高度仰賴微軟 (MSFT.US) 、亞馬遜 (AMZN.US) 、Google(GOOGL.US) 與 Meta(META.US) 等雲端巨擘的資本支出,但此類支出具有波動性,易受營運狀況與資源配置影響。國家級「主權 AI」投資不僅能減少對商業客戶的依賴,還能強化企業在不同區域的戰略布局。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表示,沙烏地阿拉伯正試圖打造全球 AI 樞紐,「對於擔心 AI 資本支出可持續性的投資人而言,這是另一個願意砸錢、具戰略目標的金主。」
在資金利多激勵下,輝達與博通 (AVGO.US) 近一個月股價飆升超過三成,超微漲幅也接近 30%。
政治干預風險升高 晶片業變身國安籌碼
儘管「主權 AI」為晶片業帶來龐大成長機會,也讓這些公司暴露在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風險之中。美國政府早前即禁止輝達對中國出口高階 AI 晶片,上周輝達更傳出將因中國銷售禁令提列 55 億美元的庫存減損。該筆支出將反映於其即將公布的財報中,投資人對全年展望表現仍存疑慮。
儘管如此,輝達市值已回升至 3 兆美元,再度超越蘋果 (AAPL.US) ,投資人對其未來 AI 成長動能依然充滿信心。
而原訂限制 AI 晶片外銷至友邦的「AI 擴散條款」(AI Diffusion Rule) 已遭川普政府撤回,替輝達與同業鬆綁,也帶動股價大漲。但外界預期,未來 AI 晶片出口可能與貿易協議更緊密綁定,AI 晶片企業正一步步走向如同國防承包商般的角色,在全球局勢中扮演更具戰略意味的供應方。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