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科技市場分析公司估計,4 月印度對美國的 iPhone 出貨量年增 76%,顯示蘋果 (AAPL.US) 正加速其「印度製造」計劃。但分析師表示,該計劃將遭到川普總統和北京的阻力。
Omdia 旗下 Canalys 的數據顯示,4 月從印度向美國出貨的 iPhone 數量達到約 300 萬支,與同期中國出貨量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約 76%,僅有 90 萬支。
Omdia 研究經理周樂軒 (Le Xuan Chiew) 表示,4 月的數據顯示,蘋果已採取積極措施應對華盛頓對中國徵收的關稅。蘋果的大部分 iPhone 都在中國生產。
他表示:「蘋果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應對與中國的最新貿易戰。」並補充說,蘋果在新冠疫情期間就開始大力投資印度的供應鏈。
根據 Omdia 的估計,3 月印度對美國的 iPhone 出貨量也超過中國,正好發生在川普 4 月 2 日首次實施「對等關稅」之前。周樂軒表示,當月的出貨量異常高,似乎是由於該公司囤貨所致。
川普政府在 4 月 11 日決定免除 iPhone 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但這並沒有扭轉這些趨勢。蘋果執行長庫克在 5 月初重申在美銷售的大部分 iPhone 將在印度生產的計劃。
根據川普現行的關稅政策,從中國進口的 iPhone 仍面臨額外 30% 的關稅,而目前包括印度在內的大多數其他國家的基準關稅稅率為 10%。
周樂軒表示,雖然 3 月和 4 月印度 iPhone 出貨量的成長顯示出蘋果供應鏈的適應性,但預計今年底前這種成長將會放緩,「預計印度的製造產能成長速度不足以滿足美國的全部需求。現在還為時過早。」並指出該公司最近已開始出貨蘋果最先進的 iPhone 16 Pro。
Omdia 估計,美國 iPhone 需求量約為每季 2000 萬支,而印度預計要到 2026 年才能達到這一水準。
同時,研究公司 Futurum Group 執行長兼首席分析師紐曼指出,出貨量反映了最終組裝的情況,但並不代表整個供應鏈和製造過程,「對它們來說,將越來越多最終組裝環節從中國遷移到印度其實非常容易。」並補充說,絕大多數組裝環節仍在中國進行。
分析師表示,印度擴大 iPhone 產能的能力可能會受到華盛頓和北京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限制,兩國都對蘋果對關稅的反應表示擔憂。
紐曼表示,雖然這對蘋果來說是明智之舉,但它也在與川普玩一場「危險的遊戲」,因為這不符合其政府關稅的目標。
川普上周五 (23 日)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威脅要對所有 iPhone 出貨量徵收 25% 的關稅,並重申他希望在美國銷售的 iPhone 在美國國內生產和製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
紐曼表示,就中國而言,預計不會允許蘋果輕易實現海外業務多元化,並補充說,該公司已成為北京的貿易籌碼。
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報導,北京方面試圖讓印度更難獲得來自中國的高科技機械和人才,以進一步支持蘋果在印度的供應商。
Wedbush Securities 全球技術研究主管艾夫斯 (Dan Ives) 表示,蘋果的印度計畫將為印度的物流、分銷和複雜的供應鏈帶來一些挑戰。不過,在關稅情勢下,印度預計仍將是蘋果的「救生筏」,「在我們看來,在美國生產 iPhone 只是一個童話故事,蘋果將繼續擴大印度市場。庫克將尋求與川普進行談判,但印度仍然是重點,這一點不會改變。」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