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國際能源署 (IEA) 周四 (11 日) 在月報中指出,受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加快解除減產措施及非成員國供應增加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今年與明年將大幅成長,市場過剩風險加劇,恐在 2026 年累積更龐大庫存。
OPEC + 擴大增產 市場供過於求隱憂升高
IEA 將 2025 年全球供應增幅預估上調至日增 270 萬桶,高於先前預估的 250 萬桶;2026 年則再增 210 萬桶。該機構同時指出,OPEC + 繼續回撤 2023 年實施的減產,並決定自 10 月起額外增加供應。8 月全球產量更攀至歷史新高的日均 1.069 億桶。
然而,部分 OPEC + 成員因產能受限或必須彌補先前超產,實際供應低於承諾,但 IEA 仍預期非 OPEC + 產油國如美國、巴西、加拿大與蓋亞那產量維持強勁,今年將貢獻 140 萬桶日增量,明年則約 100 萬桶。
IEA 警告,今年下半年全球庫存平均將以每日 250 萬桶的「難以承受水準」增加,2026 年更可能出現每日 330 萬桶供過於求的情況,恐導致油價承壓。
需求成長溫和 難以消化新增供給
在需求方面,IEA 雖將今年全球需求增幅小幅上調至日增 74 萬桶,高於先前預估的 68.5 萬至 68 萬桶,但增速仍遠不及供給。明年需求成長預測則為 69.8 萬桶,持續低於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的較樂觀估計。
該機構解釋,主要因其假設能源轉型步伐將快於業界其他預測。雖然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在夏季展現出一定韌性,但需求擴張仍有限。
報告同時指出,市場還受到多重因素牽引,包括對俄羅斯和伊朗可能祭出的額外制裁、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中國持續囤油等情況。中國的戰略庫存行為,讓布蘭特原油近月合約價格仍高於遠月,維持「逆價差」結構,顯示短期市場仍具緊俏跡象。
截稿前,布蘭特原油持穩在每桶 67 美元附近,美國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則略高於 63 美元。雖然市場憂慮美國需求走弱,但以色列對哈瑪斯領導層在卡達的襲擊與西方可能收緊對俄能源制裁,對油價形成一定支撐。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