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 (Fed) 下周三 (17 日) 將做出最新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測此會將宣布降息 1 碼,但多位華爾街分析師指出,相較於可能出現的貨幣政策典範轉移,這點調整不過是序曲。
根據德國商業銀行最新發布的深度研究報告,美國總統川普正透過人事佈局逐步掌控 Fed 決策核心,這場政治博弈恐將引發全球金融體系的深層震盪。
Fed 決策機制的特殊性使其長期保持相對獨立性。由 12 名委員組成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構成貨幣政策核心,其中 7 位理事會成員擁有 14 年超長任期,此制度設計初衷在於抵禦行政權力干預。
但現實政治的演變正在消解這種制衡,現任理事會中已有兩名川普任期內任命的委員公開支持激進貨幣政策,其中沃勒更被視為下任主席熱門人選。
更關鍵的是,上月初理事會突發人事變動,川普迅速提名白宮經濟顧問 Stephen Miran 填補空缺,讓川普在七人理事會中的影響力擴展至三人。
隨著現任主席鮑爾明年 2 月任期屆滿,以及另一名理事面臨彈劾壓力,川普陣營料將在半年內取得理事會多數席次。這種人事格局的潛在劇變,將使川普獲得直接干預貨幣政策的制度管道。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示警,若川普成功改組 Fed 領導階層,全球恐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浪潮。
川普的經濟政策組合拳已現端倪,延續對中國高關稅的同時,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持續擴張財政赤字,而貨幣政策層面則要求 Fed 實施高達 12 碼的激進降息。
數據顯示,美國國債規模突破 37 兆美元關口,年度利息支出首次超越軍事開支,這種結構性風險迫使貨幣政策必須轉向。市場監測到美國財政部近期集中發行短期國債,顯然是為迎接降息週期預備準備。
這種政策轉向的全球外溢效應不容忽視。過去三年,聯準會維持的 5.25% 歷史性高利率吸引逾 12 兆美元國際資本流入美元資產,造成新興市場流動性緊縮,一旦美國開啟深度降息通道,不僅將緩解全球融資壓力,更可能觸發資本配置的重新洗牌。
但更具破壞性的是,Fed 獨立性的喪失恐引發連鎖反應,國際投資人擔憂政治干預下的貨幣政策失去公信力,資本避險情緒恐將加速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敏感轉折點。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已達 36 兆美元,全球債務總額相當於 GDP 的 350%。在此背景下,美國貨幣政策任何超預期調整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分析師指出,若川普成功重建 Fed 決策體系,不僅將改寫美元霸權運行邏輯,更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治理體系進入重構期。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跨國資本流動轉向、資產價格重估等挑戰已迫在眉睫,必須以全新視角檢視資產配置策略。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