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央行 (BoC) 周三 (29 日) 連續第二次降息,將基準利率調降 1 碼 (25 個基點) 至 2.25%,為 2022 年 7 月以來最低水準。央行表示,本次降息旨在協助經濟因應美國關稅的負面衝擊,但同時示警政策空間有限,暗示降息循環恐將暫時告一段落。
央行在聲明中指出,目前政策利率大致處於適切位置,既能幫助經濟渡過調整期,也能讓通膨維持在目標區間附近。若未來通膨或經濟情勢出現重大偏離,才會再度調整政策立場。
決議公布後,加元走強至 1 美元兌 1.3915 加元,為 10 月以來高點,加拿大公債殖利率全面上揚,市場對 12 月降息預期大幅降溫。
美國關稅拖累 中長期成長全面下修
加拿大央行將美國加徵關稅視為「結構性轉折」,認為衝擊已不僅止於短期需求疲弱,更削弱加拿大中長期經濟潛力。政策報告顯示,2025 年及 2026 年經濟成長皆遭到明顯下修,預估分別僅能達到約 1.2% 與 1.1%,顯著低於今年 1 月時預估的 1.8%。雖然 2027 年有望小幅回升至 1.6%,但整體仍反映出口疲弱、企業投資受壓,以及人口增速趨緩等結構問題。
加拿大國民銀行 (National Bank Financial) 指出,在地緣政治變數未解下,這不是可慶祝的降息,而是因經濟承壓不得不為之,形容加拿大正面臨「被關稅一刀刀削弱的產業困境」。
通膨黏性未退 央行動作更受掣肘
央行坦言,核心通膨仍卡在約 3% 水準,但底層價格壓力已有降溫跡象,估計可望逐步回落至 2.5% 附近。由於關稅推升企業成本,即使需求疲弱也不保證物價壓力完全消退,使央行刺激政策面臨通膨快速回升的風險。
央行總裁馬克林 (Tiff Macklem) 強調,貨幣政策能發揮的效果有限,若要在支持成長與控制通膨之間取得平衡,政策步伐必須格外謹慎。他並指出,美國貿易政策仍高度難測,使央行的經濟預測區間「比往常更寬」,未來仍需隨形勢調整。
市場押注降息延後 聚焦財政政策是否接棒
隨著政策利率降至央行估算中性利率區間底部,市場普遍認為後續寬鬆空間有限。貨幣市場目前幾乎不再押注今年會再降息,最早的降息預期被推遲至明年初甚至更晚。
分析人士指出,加拿大經濟的弱點已不僅限於景氣循環,而是受到供給面限制,使央行單靠降息難以扭轉頹勢。因此,市場正將焦點轉向下周的聯邦預算案是否加碼基礎建設投資、推動產業轉型,以成為支撐成長的「接力棒」。
專家提醒,在美國關稅雲霧仍未散去的情況下,加拿大仍需面對成長疲弱、物價黏性與政策空間受限的三重挾壓。未來經濟走勢與政策方向,仍將受到外部貿易風險強烈牽動。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