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亞太股市集體下挫,A股三大指數今日大跌。
滬指收跌2.45%報3834點,深證成指跌3.41%,創業板指跌4.02%,北證50指數跌4.71%。
全市場成交額1.98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2610億元,近5100股下跌,其中近百股跌停。
盤面上,電池、鋰礦概念、鋰電池板塊掀跌停潮,贛鋒鋰業、江特電機及天齊鋰業等近二十股跌停;有機硅、鈦白粉板塊走低,化肥、磷化工板塊下挫,光伏設備板塊走弱,大金融、消費電子、小金屬、化學原料、石墨烯及存儲芯片等板塊跌幅居前。另外,船舶製造板塊逆市走高,AI應用板塊小幅上漲,Kimi概念、Sora概念方向領漲。
具體來看:
鋰電池股掀跌停潮,贛鋒鋰業、江特電機、天齊鋰業等近二十股跌停。消息面上,廣期所發佈公告,調整碳酸鋰期貨相關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及交易限額。 行業協會將建議設成本紅線規範報價,磷酸鐵鋰行業推進反內卷。
消費電子概念股重挫,協創數據跌超9%,影石創新跌超8%,工業富聯跌超7%。據Counterpoint,受關鍵芯片短缺影響,內存價格預計將在2026年第二季度之前,在當前基礎上再上漲約50%。目前,傳統LPDDR4面臨的漲價風險最大。同時,隨着英偉達在服務器端大幅提升對LPDDR的需求,圍繞先進芯片出現了更廣泛、更長期的風險因素,從而向整個消費電子市場外溢。
光伏設備股大跌,金辰股份跌停,微導納米、東方日升跌超9%,協鑫集成跌超8%。國投期貨發佈研報稱,多晶硅期貨跟隨工業硅同步回落,現貨N型復投料價格窄幅波動,SMM報價4.97萬-5.49萬/噸窄幅。光伏整體需求表現偏弱,終端採買邊際回落,海外暫無囤貨意願;12月組件環節仍有下調排產的預期,電池片環節庫存壓力較大。多晶硅行業雖有減產,但實際供需改善有限,短期價格預計維持震盪格局。
半導體、芯片股跌幅居前,國科微跌超12%,德明利、大為股份等跌停,源傑科技、明微電子跌超9%。消息面上,英偉達財報難平息AI泡沫擔憂,科技股拋售捲土重來。橋水達利歐表示,AI熱潮雖現泡沫跡象,但真正的拐點還未到來。
AI應用板塊上漲,易點天下、視覺中國漲停,福石控股漲超8%。消息面上,谷歌的新一代多模態AI模型、第二代Nano Banana(代號Gemini 3.0 Pro Image)更新。中泰證券建議重視谷歌AI算力產業鏈和OCS技術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展望後市,招商證券表示,往後看,市場有望繼續呈現科技和順週期的輪動。海外方面,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將取決於因政府關門而積壓的美國經濟數據以及美聯儲等的表態,目前市場需要一個信號來降低預期的不確定性。
中信建投認為科技成長仍是市場焦點,但在部分板塊估值和預期都達到較高水平的當下,需要積極尋找其他成長性品種。
資源品很可能成為A股在科技主線後一條新的主線方向,看好資源品價格上漲的邏輯主要包括全球貨幣寬鬆、供需缺口、國內補庫週期開啟等。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