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工具最早出現在歐洲,被廣泛應用於建築道路、金屬加工、木材加工、户外園林等領域。
我國電動工具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承接國際分工轉移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機遇,隨着中國在全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電動工具及零配件生產國和出口國,2023年我國電動工具出口率達到77.5%。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電動工具領域上市公司,近期又有做電動工具零部件的企業衝擊A股IPO。
格隆匯獲悉,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定於3月28日召開2025年第10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將審議蘇州華之傑電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之傑”)的首發事項,保薦人為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
這並不是華之傑首次衝擊上市,據悉,早在2020年華之傑就在國泰君安證券的保薦下衝擊科創板IPO,還在2021年成功過會,並提交註冊,卻在2022年因撤回註冊申請文件而終止註冊,如今華之傑已更換保薦人轉而尋求在滬主板上市。
華之傑致力於以鋰電池電源管理、智能控制、無刷電機驅動和控制等技術為核心,主要為鋰電電動工具、消費電子領域提供有效的電源管理和動力驅動方面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近況如何?不妨通過招股書來一探究竟。
我國電動工具及零部件產業形成了以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江浙兩省為龍頭的產業聚集地,華之傑的總部就在江蘇蘇州。
華之傑前身華之傑有限成立於2001年,2016年華之傑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其實際控制人為陸亞洲。
本次發行前,陸亞洲通過穎策商務、超能公司、上海旌方和華之傑商務合計控制公司92%股份,處於絕對控制地位。此外,上海侃拓、江蘇毅達均為公司股東。
陸亞洲出生於1967年,中國國籍,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研究生學歷。他曾歷任張家港市沙工無線電廠科長、廠長,還當過張家港華傑電子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2001年6月至2017 年8月,陸亞洲擔任華之傑有限、華之傑董事長兼總經理,如今是華之傑董事長。
公司在上市前存在多次分紅行為。華之傑2021年提交的註冊稿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其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3900萬元、8250萬元、3000萬元,且2019年的分紅金額超過同期淨利潤。
近期提交的招股書上會稿也顯示,華之傑分別在2022年4月及8月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2020年及2021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分別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5025萬元、5025萬元,而這些錢大部分都進了大股東的口袋。
在大手筆分紅的同時,華之傑的募資用途中還有6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華之傑還面臨着股東對賭條款產生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2022年9月,華之傑商務將其持有華之傑4%的股權以6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江蘇毅達,並針對華之傑無法如期完成IPO及IPO申請的相關風險約定了相應的股份回購條款。未來如果華之傑上市申請未能通過,或通過後未能成功上市交易,存在可能觸發華之傑商務購回江蘇毅達所持公司股份的情形。
華之傑的主要產品可分為電動工具零部件、消費電子零部件兩大類。
其中,電動工具零部件產品主要應用於鋰電電鑽、鋰電電錘、手持式鋰電收割機等鋰電電動工具,而消費電子零部件產品應用領域包括智能手機、投影儀、電腦等產品。
具體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簡稱“報告期”),華之傑的智能開關、智能控制器、無刷電機、精密結構件等電動工具零部件產品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90%,佔比較大;而消費電子零部件的營收佔比相對較小。
電動工具零部件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電動工具零部件產品下游客户為電動工具整機行業,如果下游行業需求低迷或增速停滯,相關應用領域不能持續擴大,可能導致公司業務量相應下滑。
業績方面,報告期內,華之傑的營業收入分別約10.19億元、9.37億元、12.3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1億元、1.21億元、1.54億元。
華之傑的營收規模小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整體水平,遠低於拓邦股份、和而泰、山東威達等同行,與康平科技較為接近。
報告期內,華之傑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1.50%、26.46%和25.99%,存在一定波動,其中2023年綜合毛利率提高主要受毛利率較高產品銷售佔比提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回升和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不存在較大差異。
2023年公司及同行業可比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毛利率等情況對比,圖片來源於招股書
近年來,全球電動工具市場整體規模呈增長趨勢。
據《中國電動工具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 年)》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為535.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987億美元。
電動工具大多應用場景均為户外作業,以電池為動力的新一代無繩類電動工具輕巧便攜,改善了工作條件,同時無繩工具噪音污染少,觸電和事故風險較小,工作場景更安全,所以無繩工具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在全球電動工具產品銷售佔比逐漸提升。
近年來鋰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勢在電動工具中應用越來越廣泛,2023年在無繩類電動工具中佔比達到90.21%。
競爭格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全球電動工具行業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百得集團、 TTI集團、博世集團、牧田集團等大型跨國企業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中,儘管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有所提升,但高端電動工具市場仍被大型跨國企業佔據。
作為電動工具零部件廠商,華之傑的前五大客户包括百得集團、TTI集團、東成集團、拓邦股份等。報告期內,主要客户百得集團、TTI集團既直接向華之傑採購,也存在指定其供應商採購公司部分產品進一步加工集成之後提供給客户的情況。
如果將指定採購的情況合併計算,報告期各期,華之傑對百得集團的營業收入佔比為39.57%、41.89%、43.20%,對TTI集團的營業收入佔比為28.17%、27.34%和27.51%,對前五名客户的營業收入佔比超過80%,公司對主要客户存在依賴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華之傑的應收賬款賬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
報告期各期末,華之傑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約2.21億元、2.66億元、3.93億元,佔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32.41%、31.90%和34.16%,如果公司應收賬款管理不當,可能會增加資金週轉壓力或面臨壞賬風險。
北美及歐洲是全球電動工具和零部件主要消費市場,尤其是德國、英國、荷蘭、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地。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動工具普及率相對較低,隨着國內經濟穩步發展、城市化進程推進、居民消費水平提升,近年來我國電動工具市場需求量保持較快增長。
華之傑在中國香港、越南、美國、墨西哥等地設有子公司,並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報告期各期,公司境外銷售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60.53%、59.67%、64.40%,佔比較大,如果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或被客户提出承擔部分關税,公司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影響。
整體而言,儘管近幾年華之傑的淨利潤呈增長趨勢,但其營收規模小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整體水平,且較為依賴前五大客户,同時還面臨着境外經營風險。在終止科創板IPO之後,華之傑能否順利登陸滬主板,格隆匯將持續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