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銀行股上漲,中國銀行漲超5%,建設銀行漲超4%,郵儲銀行漲超3%,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南京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漲超2%。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盤中均創出歷史新高。
銀行ETF基金、銀行ETF南方、銀行ETF易方達、銀行ETF天弘、銀行ETF指數、銀行ETF龍頭、銀行ETF指數基金、銀行AH優選ETF上漲。
銀行ETF被動跟蹤中証銀行指數,成份股囊括A股42家上市銀行,近三成倉位佈局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捕捉“高股息”主題機會;約七成倉位聚焦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等高成長性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是跟蹤銀行板塊整體行情的高效投資工具。
銀行AH優選ETF跟蹤銀行AH指數,由中証銀行指數及其中同時有AH上市的香港市場證券組成,採用AH價格優選月度證券類別轉換策略。
4000點附近,A股呈現階段風格切換的特徵,背後是多重邏輯的共振:首先,年底機構考核臨近,前期獲利豐厚的科技股面臨資金兌現壓力,部分標的估值高企且缺乏進一步基本面支撐,機構拉升意願減弱;其次,近期央行表示明確實施適度寬鬆政策,保持社會融資條件寬鬆,為低估值金融、週期板塊提供流動性支撐。
從公募基金持倉看,2025年三季度基金重倉持股銀行比例下降至1.49%,低配比例擴大,機構持倉較重的標的被減持幅度相對更大。2025年三季度基金合計重倉持有A股銀行市值308億元,重倉持股總市值20616億元,基金重倉銀行比例為1.49%,較二季度下降2.41個百分點,重倉銀行比例低於行業標配4.38個百分點,低配比例較二季度(低配3.93個百分點)擴大。個股方面,2025年三季度銀行個股持倉市值普遍下降,機構持倉較重的標的被減持幅度相對更大。
Q3險資加力佈局銀行板塊,銀行投資價值凸顯:2025Q3,險資對銀行持股倉位27.95%,持倉市值佔銀行流通A股比重3.99%,分別較上季度0.29pct、-2.52pct,但從持股數量來看,險資對銀行板塊仍增持83.6億股。基於上市銀行前十大股東,截至9月末險資共配置23家銀行,較上季度增加2家,其中10家獲增持,同時也出現多家險資新進,包括大行和區域行。在新增保費入市、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提升、長週期考核強化、IFRS9拓展至非上市險企等因素的推動下,險資對銀行板塊佈局仍有增量空間。一方面,考慮到銀行板塊分紅穩定、業績波動小,且當前估值仍較低,股息率優勢持續凸顯,其中H股銀行吸引力更高。另一方面,除獲取穩健分紅外,險資還可通過權益法改善利潤表,高ROE的優質中小銀行預計受青睞。今年以來獲險資新進佈局的杭州銀行、常熟銀行、南京銀行等前三季度年化ROE均高於11%,位於行業前列。兩參一控可能成為制約因素,但短期影響有限,截至9月末上市銀行前十大股東中僅3家險企達到兩參一控上限,與上季度持平。
銀河證券認為,險資繼續增持銀行板塊,未來仍有增量佈局空間,銀行投資價值持續凸顯。十五五規劃出台推動銀行業轉型,銀行三季度淨利改善延續,關注變革進展及基本面修復機會。銀行中期分紅力度不減,紅利價值持續凸顯。結合多維增量資金加速銀行估值重塑,繼續看好銀行板塊配置價值。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